【iMoney 專欄 創科解碼】在校園中埋下 AI人工智能技術的種子
筆者最近因為工作關係,經常接觸本地的中小學老師及職員,他們都了解到「AI人工智能」(Artificial Intelligence)將會是世界的未來,是一個正在加速發展的大趨勢。他們很想在校園裏開始提高學生們對AI人工智能的認知,但往往不知道該如何着手。
過去幾年,新加坡基於許多地緣及內在因素,在商業經濟上快速發展,新的「海外網絡和專業簽證」計劃也帶動了當地人力市場的需求,令工資不斷上漲。雖然如此,當地人手依然不足,一些餐飲業務仍然面對20%至30%的空缺。各行各業紛紛要尋求自動化的解決方案。
目前許多大企業或中小企在實踐ESG時,比較容易理解及執行的也許是環境保護(Environmental),而公司管治(Governance)亦相對清晰直接。而論到社會責任(Social)的範疇就可能有點抽象。但要真正實踐也並不太難,不用想得太複雜。最近筆者就接觸了一個十分有意義的新項目,完美地體現了社會責任。
筆者從來都認為,在香港要搞科技創業,「財」並不是最大問題。反而,最大的問題是「才」——人才。整體而言,香港IT界一直以來都有人手荒。而近年出現的移民潮,更加令情況雪上加霜。在這形勢下,促生了許多專門提供IT支援服務的公司,讓中小企毋須自行招聘,可以把IT支援的工作外判。
近期不論是創科企業或一般企業的管理層,日日夜夜都要想著3個英文字母——「ESG」,這其實是環境保護(Environmental)、社會責任(Social)及公司管治(Governance)的英文單字縮寫。其實早在大家都把ESG掛在口邊之前,我們公司已有關注相關議題,並自行制定了「RRR」的政策——即是減少浪費(Reduce)、重複使用(Reuse)和循環再造(Recycle)。
香港已回歸祖國25年。作為特別行政區,香港背靠中國、面對世界,在經濟發展上毋疑有極大優勢。而在創新科技方面,近年許多人都提出香港創科要把目光放在大灣區,並要抓緊一帶一路的機遇。對這些觀點,筆者也曾仔細思考,並從實際上去考量。個人認為,香港創科到大灣區發展,雖然有一定的先機,但卻未必是最理想的方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