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 年在全球經濟持續低迷的氛圍下結束,對於本地 B2B 中小企而言,挑戰日益嚴峻。在資源受限、需求收縮的背景下,如何穩步發展並抓住新機遇,成為企業關注的核心課題。作為一家服務香港超過 37 年的科技公司,筆者和團隊累積了一些實戰經驗,希望能為同業提供啟示。
1. 聚焦目標客群,鎖定需求
經濟不景氣,企業資源有限,因此必須「精準投入」。筆者建議香港B2B企業在新的一年可考慮更專注於服務公營機構、學校及醫院,這類客群在經濟周期低迷時,依然有提升效率或減少失誤的需求,合作穩定性相對較高。
筆者公司最近中標的兩大項目,均來自公營機構和醫院,這類項目的特點是前期準備需花大量時間,但成功後的回報極具價值。我建議大家在2025年繼續深耕這類客群,通過深入了解他們的痛點,提供針對性的解決方案,從而建立長期合作關係。雖則可能要一至兩年才會有結果,但如果經濟持續下滑,中小企會更加頭痛。
2. 專注成本效益,提供省錢方案
經濟低迷下,客戶群在零售、飲食和物流的預算普遍緊縮。因此,如何幫助客戶「慳錢」將成為合作成敗的關鍵。我們察覺到通過引入機械人技術或自動化設備,並提供月費租賃模式,能有效吸引市場上那些希望降低人力成本的企業,例如RFID(無線射頻識別)技術的應用可顯著減少人工操作,並提升效率。我們亦推出了一些精準產品,如倉庫自動貼標設備,這些方案既省時省力,還能以靈活的租賃模式減輕客戶的一次性投資壓力。
此外,2024年底取消TVP科技券也直接影響中小企的資金部署。我認為B2B企業需要更務實,從幫助客戶節省運營成本入手,提升內部效率,而不單單依靠技術補貼推動銷售。
3. 打破慣性,創造新合作模式
面對市場疲弱,企業需要突破以往慣性的合作範疇。過去一年,我們成功進入一些未曾接觸過的領域,例如上述提及的中標項目,雖與Auto-ID(自動識別)相關,但全賴團隊的專業能力和靈活應對才得以成事。從接洽到中標,我們並非單純銷售產品,而是幫助客戶找到最具成本效益的解決方法。
要知道投標過程需要極高的技術知識,團隊包括合作夥伴需投入大量研究和開發,例如有些產品功能不完全滿足客戶需求,我們便要通過持續資料搜集及研究,確保能交付符合要求的解決方案。而即使成功中標後,仍需要解決客戶遇到的問題,專注於提供價值。甚麼是價值?第一是質量,第二是服務,這樣才能贏得客戶長期信任。筆者公司頭20大客戶,有16個已合作超過10年以上,其餘的也有3至5年。
變幻原是永恆,經濟環境永遠充滿變數,而今年亦不例外。作為企業營運者,我相信生存之道在於靈活應對,尋找商機。在市場需求減弱時,便需要更多針對性投入與長遠規劃;同時,持續關注客戶需求,聚焦於提供價值、提升效率、注重實際效益,而非單純追求技術創新,才能穩步向前。
撰文:謝小江(Nelson) / Million Tech萬碧發展有限公司創辦人
萬碧發展有限公司於1987年成立,為香港第一代資訊及科技初創企業,憑藉創新的商業頭腦,令公司成為自動識別行業的市場領導者。Nelson積累了30多年的經驗,與時並進,近年研發標籤機械人,為業界提供自動化印貼標籤管理。
原文連結:【創科動向】B2B中小企必讀:2025經濟寒冬中的轉機
相關專欄文章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