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o Back
  • Business Units

  • Types

  • Year



【cpjobs.com 專欄】以前創業比較容易?

現今社會,創業似乎成為一股潮流。傳媒經常報道創業故事、訪問創業成功人士,特別是那些與IT科技相關的初創。不少年輕人一畢業就決定自行創業,不想做打工一族。

正所謂:「工字不出頭。」筆者早於上世紀80年代就開展IT創業之路,比起現代的創業潮、科技潮可謂更早起步,幸而沒有「行先死先」,35年來總算打穩根基,做出成績。因此,許多人會走來問我關於創業的許多問題。通常我都會以自身的經驗分享,因為我相信這世上並沒有創業專家或創業秘笈,很難可以給出絕對的答案。

不少人會問:「創業前應有何準備?」我總會笑說,答案可能是「無法準備」,因為創業許多時也講求機遇。機遇一來,即使你完全沒有準備,也得拍拍心口上路!

筆者在創業前於一家科技公司打工,那年代大家並不會想甚麼創業。有幸當時的公司很樂意投資於新技術,因此有機會接觸到黑白條碼(Barcode)這門當時非常新興的技術,主要應用於庫存管理及生產流程上。

打工約4年後,有感當時薪金偏低,真的有了「工字不出頭」的想法。而且,眼見製造業生產線開始北移,留在公司的發展有限。這種種因素,慢慢拼湊成為「機遇」。當然少不了的是遇上志同道合的人,當時我們一共四個人都認為黑白條碼有前景,決定出來搞新公司,我和另一位負責營運,另外兩位則是投資者角色。

那些年的「創業」比較簡單,只要有人、有地方,就可以開始。上世紀80年代仍然未流行個人電腦,未有互聯網,大家仍然未有手提電話,因此必須有辦公室聚在一起才能工作。因此,開公司最大的難題也許就是找辦公室。幸而在這方面,我們也頗為順利,兩個人看好了一個在灣仔莊士敦道的小單位,覺得租金可以負擔得起,就租下來開始了。

相對今日年輕人要創業,在各方面會有較多的資源與支援可以運用,例如政府或大學的資助。雖然現時租金高昂,設立辦公室是個大問題,但現在許多初創公司都會租用共享工作空間(Co-working Space),可以以較經濟的成本實現理想的工作環境,而且在家以電腦、手機工作亦已成為常態。

故此,現時創業要問對的難題與以往已大不相同。我認為,正正因為近年社會大環境有利於創業,令初創公司的數量大大增多,卻會令這些公司面對難以被目標客戶認識的問題。加上很多初創者是年輕人,未有太深厚的工作資歷而缺乏工商各界的人際網絡,這在拓展業務上會遇上重重障礙。

撰文:謝小江(Nelson) / Million Tech萬碧發展有限公司創辦人
萬碧發展有限公司於1987年成立,為香港第一代資訊及科技初創企業,憑藉創新的商業頭腦,令公司成為自動識別行業的市場領導者。Nelson積累了30多年的經驗,與時並進,近年研發標籤機械人,為業界提供自動化印貼標籤管理。

原文連結:https://bit.ly/3u4itjd

相關專欄文章:【Recruit 專欄】工字不出頭,創業起頭難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