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Recruit 專欄】學校圖書館的智能化大趨勢
圖書館智能化,已是不可逆轉的大趨勢。康文署早於2018年已向立法會申請近8.8億元撥款,以更新全港所有公共圖書館的系統,並利用RFID把圖書館智能化,預計2024年或之前完成。而對學校而言,學校圖書館也有智能化的誘因,不但可大大節省圖書館管理人力需求(特別是在香港現今人才嚴重流失之時),更能有效提高學校創新科技的形象,於校園生活植入STEAM元素。
目前許多大企業或中小企在實踐ESG時,比較容易理解及執行的也許是環境保護(Environmental),而公司管治(Governance)亦相對清晰直接。而論到社會責任(Social)的範疇就可能有點抽象。但要真正實踐也並不太難,不用想得太複雜。最近筆者就接觸了一個十分有意義的新項目,完美地體現了社會責任。
近期不論是創科企業或一般企業的管理層,日日夜夜都要想著3個英文字母——「ESG」,這其實是環境保護(Environmental)、社會責任(Social)及公司管治(Governance)的英文單字縮寫。其實早在大家都把ESG掛在口邊之前,我們公司已有關注相關議題,並自行制定了「RRR」的政策——即是減少浪費(Reduce)、重複使用(Reuse)和循環再造(Recycle)。
無論是創業和守業,都講求「天時、地利、人和」。疫症,是當中的「天時」。「天時不利」,對許多老闆而言,就變成了「時不利兮騅不逝」、「天亡我也」的無限感慨。但有趣的是,「一雞死一雞鳴」,疫情之中竟然也有不少新店,在人家剛結業的鋪位忽然開業!當中有食店、有咖啡店、有零售店,似乎又有一班創業者無懼疫情的挑戰,難道他們真是抱着「危中有機」的信念?
現今社會,創業似乎成為一股潮流。傳媒經常報道創業故事、訪問創業成功人士,特別是那些與IT科技相關的初創。不少年輕人一畢業就決定自行創業,不想做打工一族。正所謂:「工字不出頭。」筆者早於上世紀80年代就開展IT創業之路,比起現代的創業潮、科技潮可謂更早起步。不少人會問:「創業前應有何準備?」我總會笑說,答案可能是「無法準備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