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iMoney 專欄 創科解碼】高科技校園中的 智能圖書館
最近筆者參觀了一所學校新近啟用的綜合性現代化智能圖書館,親眼看到一間歷經數十年寒暑滿有歷史的圖書館成功大變身、煥然一新,並增設了許多新科技、新功能,讓學生們興致勃勃地重新回到圖書館當中,並重拾閱讀興趣,令人實在感到十分鼓舞。
過去幾年,新加坡基於許多地緣及內在因素,在商業經濟上快速發展,新的「海外網絡和專業簽證」計劃也帶動了當地人力市場的需求,令工資不斷上漲。雖然如此,當地人手依然不足,一些餐飲業務仍然面對20%至30%的空缺。各行各業紛紛要尋求自動化的解決方案。
筆者從來都認為,在香港要搞科技創業,「財」並不是最大問題。反而,最大的問題是「才」——人才。整體而言,香港IT界一直以來都有人手荒。而近年出現的移民潮,更加令情況雪上加霜。在這形勢下,促生了許多專門提供IT支援服務的公司,讓中小企毋須自行招聘,可以把IT支援的工作外判。
香港已回歸祖國25年。作為特別行政區,香港背靠中國、面對世界,在經濟發展上毋疑有極大優勢。而在創新科技方面,近年許多人都提出香港創科要把目光放在大灣區,並要抓緊一帶一路的機遇。對這些觀點,筆者也曾仔細思考,並從實際上去考量。個人認為,香港創科到大灣區發展,雖然有一定的先機,但卻未必是最理想的方向。
本港第五波疫情來勢洶洶,染疫人數幾何級數上升,不少企業因人手不足而一度無法正常運作。企業面對疫下新常態的營商環境,必須要引入管理新思維,例如是減少對人手的依賴,並重新思考如何去構建一個具備安全社交距離的工作環境,以確保未來一旦再遇突發情況,依然能保持生產力。
iMoney 智富雜誌 755期的封面故事報導:萬碧發展有限公司 Million Tech Development Ltd. 在香港成立科企35年,行政總裁謝小江先生了解到瞬息萬變的營商環境下如何靈活變通,更深信憑實力為客戶「創造價值」的重要性,就如醫病找出「痛點」,並利用數碼科技加強客戶業務發展,對症下藥,提供適合的處方,希望疫情下幫助客戶的業務「強身健體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