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iMoney 專欄 創科解碼】香港創科下一站:大灣區還是一帶一路?
香港已回歸祖國25年。作為特別行政區,香港背靠中國、面對世界,在經濟發展上毋疑有極大優勢。而在創新科技方面,近年許多人都提出香港創科要把目光放在大灣區,並要抓緊一帶一路的機遇。對這些觀點,筆者也曾仔細思考,並從實際上去考量。個人認為,香港創科到大灣區發展,雖然有一定的先機,但卻未必是最理想的方向。
香港已回歸祖國25年。作為特別行政區,香港背靠中國、面對世界,在經濟發展上毋疑有極大優勢。而在創新科技方面,近年許多人都提出香港創科要把目光放在大灣區,並要抓緊一帶一路的機遇。對這些觀點,筆者也曾仔細思考,並從實際上去考量。個人認為,香港創科到大灣區發展,雖然有一定的先機,但卻未必是最理想的方向。
談到筆者的創業歷程,總會先由黑白條碼(Barcode)說起。早於上世紀50年代,Barcode已經在美國出現,並於60年代開始在當地被應用於零售業中。Barcode雖然看上去都是黑白相間條紋,但多年發展下來也有分為許多種。
今時今日,人人皆知道並懂得使用二維碼。可以說是因為疫情的關係,二維碼的應用在香港變得更為廣泛及普及,因為現在人人都需要用到的安心出行App、電子針卡等,都涉及二維碼的應用。再者,大家網購後的貨品物流、送遞、取件過程中,也會使用到二維碼。二維碼真的變得無處不在。
無論是創業和守業,都講求「天時、地利、人和」。疫症,是當中的「天時」。「天時不利」,對許多老闆而言,就變成了「時不利兮騅不逝」、「天亡我也」的無限感慨。但有趣的是,「一雞死一雞鳴」,疫情之中竟然也有不少新店,在人家剛結業的鋪位忽然開業!當中有食店、有咖啡店、有零售店,似乎又有一班創業者無懼疫情的挑戰,難道他們真是抱着「危中有機」的信念?
過去幾十年,可謂資訊科技發展的大爆發年代,IT技術與產品的進化速度驚人。許多人以為做IT科技相關的初創,一定是要做與最新科技相關的東西,走在最前。這一點並不能說是完全錯的。但以筆者創業35年的經驗,我卻覺得盲目追求最新技術並非創科的成功要訣。
現今社會,創業似乎成為一股潮流。傳媒經常報道創業故事、訪問創業成功人士,特別是那些與IT科技相關的初創。不少年輕人一畢業就決定自行創業,不想做打工一族。正所謂:「工字不出頭。」筆者早於上世紀80年代就開展IT創業之路,比起現代的創業潮、科技潮可謂更早起步。不少人會問:「創業前應有何準備?」我總會笑說,答案可能是「無法準備」。